第62章 从循实求名开始
暂时岔一岔,说懵了就暂时懵一懵,可持续的差异、隔膜、冲突难道不正是可持续的交流之必要前提?    一个不岔也不懵的美满结局未必可靠,也未必是结局。    作为文化活力与生机的应有之义,作为古今中外所有文化高峰的常规表现,历史一再证明,富日子里不一定绽放好文化,但新思想必然伴生新词汇,促成命名系统的不断纠错与校正。孔子说:名不正则言不顺,言不顺则事不成。面对一个全球化或多种全球化交织的时代,在深度吸纳世界各民族文明的前提下,采众家之长,避各方之短,从洋八股中大胆解放出来,在一种大规模的自主实践中真正做到循实求名,对于当今中国来说必不可少,也非常紧急。    如果这一片土地上确有文化复兴的可能。    如果这里的知识群体还有出息。    2009年11月    *最初发表于2010年《天涯》杂志,原题《慎用洋词好说事》。    注释    [1]如亚里士多德称:……somethiernandimmovableandindepe……suchbeingsarethecelestialbodies.——《metaphysics》byaristotle.基督教重要理论家拉辛格也说:beingisthoughtandthereforethinkable.——《introdutochristianity》byjosphkardinalratzinger,1990.    [2]见《matersofexgeerce,medie,andsthedutchgoldenage》byharold.j.cook,2007.